中新網北京4月4日電(記者 張中江) 4月4日是清明節,民間有掃墓、踏青等傳統。民俗專家、北師大教授蕭放表示,這些傳統不僅是親情的表達,還是有關生命倫理的教育問題。要利用清明節,提倡對祖先的敬重和感恩。
每到清明節,有關殯葬的話題就會升溫凱發K8國際官網。今年的一些報道,提到了樹葬、花壇葬、壁葬等新型生態殯葬方式。對于上述新出現的方式,蕭放認為,“只能說是多樣化的一種選擇”。
在他看來,傳統墓葬是在墓園中可以供人憑吊二宮步美凱發K8國際官網、祭祀,舉行完整的儀式。樹葬不佔田地當然挺好,但得做個標志,也做一些祭祀活動。因為這是人情感的寄託,是與祖先對話的地點。如果沒有辦法實現二宮步美,就不太好。“人們與先人的對話,是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不管採取哪種祭祀方式,都有合理性。在當今多元化社會裡,都可以理解。”
至于新型殯葬方式在推行過程中遭遇的阻力,蕭放表示凱發K8國際官網,傳統習俗包含著歷史記憶和對祖先的懷念,並不容易改變。如果新的方式不能提供這些,人們當然不會接受。
在傳統觀念中,“入土為安”是人的最終歸宿,“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古人認為將形體埋在地下二宮步美,隨葬物品,可以讓死者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更好。
一種說法認為,早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就已經出現了土葬的形式。蕭放表示,山頂洞人會把去世者放在洞裡。中華民族是農業民族二宮步美,墓地就是人的另外一個“家”二宮步美。逝者在那裡,好像仍和子子孫孫在一起,互相“照顧”。這同時也約束著子孫,因為凡做壞事的,都不能參加祭祀、掃墓活動,具有道德教化的意義。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時下的祭祀、掃墓形式,較之古代要簡單得多。蕭放認為,現在人對祖先的情感淡了。情感的淡漠,就導致人們對祖先沒有敬畏感,尊重也淡了很多。因此,要利用清明節,提倡對祖先的敬重、感恩凱發K8國際官網,與祖先對話,感謝前輩創造的所有東西二宮步美,用莊重的祭拜形式去表達這種情感。
蕭放提出一種可操作性很強的方式,“我們還可以通過清明節,做家史的記錄。”這指的是,通過與在世親人的對話、交流凱發K8國際官網,記錄下前輩的經歷,從而增強自身責任感。
“清明到,兒盡孝。盡孝的方式很多,傳承歷史二宮步美、傳承家史,也是一種孝。”他說,這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H7N9禽流感溫州市委秘書長被免微信或收費北京唯一住房認定標準公車掃墓官員罵律師孬種四川3位富豪被查核武 朝鮮國寶週口恢復十餘萬墳吳英案申訴存疑央視女主播選拔標準駐美大使 履新李小林訪日燃油附加費下調元謀 四年連旱凱發手機app。凱發k8國際,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凱發手機app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首選,低碳循環凱發k8國際首頁登錄凱發K8國際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