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匆匆,願留美好。3月31日,寧波晚報、新甬派客戶端組織的“綠色清明禮敬生命”系列活動正式啟幕,參加活動的熱心市民分別來到同泰嘉陵和大同公墓,觀摩樹葬儀式,了解最新的壁葬、花壇葬等新型節地生態葬。
伴隨著輕柔的音樂,捧著盛放親人骨灰的可降解骨灰壇,緩緩放入樹葬區,再輕輕蓋上一層黃土,獻上一束鮮花3月31日,鄞州區民政局主辦的第八屆“我願化作一棵樹”集體樹葬儀式在同泰嘉陵舉行,19位逝者集體安葬。
逝者家屬王前衛說:“父母生前曾囑託我們,離開世界後,要尋一處清淨、美麗的地方樹葬,我們最終尋到這處心儀之地,幫父母實現了遺願。以後,我們也可以通過花草樹木思念他們。”
儀式現場古琴繞梁,從餘姚特意趕來參加“綠色清明禮敬生命”活動的市民陳小玉說:“以前只在報紙上看過樹葬新聞,但從未實地看過。今天在現場看到,整個儀式簡單、溫馨,逝者長眠樹下,親人撒下花瓣、培土,就像在春天種下希望的種子,等到秋天K8凱發官方,一定也會化作馥鬱繁花。百年之後,我也打算長眠于此。”
據介紹,鄞州區已舉行了8屆集體安葬儀式,共計100名樹葬先行者長眠桂花樹下,為世界留下芬芳。
參觀完樹葬儀式後,參加活動的市民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分別參觀了花壇葬沒我的允許不準尿一滴尿作文、草坪葬、壁葬等節地生態葬法。
這些新型節地生態葬法,打破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小王同學來自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旅遊學院,第一次了解這些,她說:“陵園裡的新型喪葬形式,跟我認知當中的喪葬有很大區別。通過樹葬、草坪葬的方式,可以把對逝者的思念融入花草樹木,非常值得推廣。如果有這麼一天,我也想化作春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打開手機二維碼,掃描牆上的二維碼,逝者的生平、墓志銘顯現,這種“壁葬+二維碼”的現代化方式,更是刷新了參觀市民的認知。
“以為節地生態葬法會很簡陋,沒想到很高大上,尤其是壁葬,非常現代化,我以後是不是可以加上自己的視頻介紹。”何女士向工作人員提出更為具體化的定制需求,她希望擁有自己的個人傳記,讓後人隨時追思緬懷。
“探索現代化新型公墓,最大程度凸顯節地效應,是我們墓園一直以來的追求。”浙江省殯葬協會常務副會長、同泰嘉陵負責人沙力介紹,只有不斷適應時代需求,提高文化屬性,增強生命儀式感,才能讓更多人接受新型生態葬沒我的允許不準尿一滴尿作文,推進和倡導節地生態葬法新風。寧波晚報記者 林微微 實習生 鄔佳華 通訊員 鄭亞軍 羅家枝
雲霧氤氳,古琴繞梁,參加一場莊嚴肅穆的清明共祭儀式;尋訪寧波市遺體捐獻紀念陵園,為逝去的先行者們獻上一支鮮花;走進花園式的墓葬區,近距離了解臥碑葬、花壇葬、壁葬、罐葬等節地生態葬法3月31日,參加“綠色清明禮敬生命”活動的熱心市民來到寧波市最大的國有公墓鎮海區大同公墓。
“為了追憶先賢,共同紀念甬城百姓家庭的先人祖輩,將無聲的愛以禮表達。值此時節,我們舉行大愛共祭同聲共祈共祭儀式,聚集于此共同緬懷”共祭儀式上K8凱發官方,在寧波永逸殯儀公司服務人員的引導下,全體人員肅立默哀,為逝者靜默祈福沒我的允許不準尿一滴尿作文。
來自寧波市甬貝服飾有限公司的市民週校冬說,他是第一次參加共祭活動。看到共祭儀式的草坪一側搭有踏青休息區,擺放了紙鳶、蹴鞠等物,他說,在古代,清明的確是一個闔家團聚踏青祭祖的日子,活動現場布置很走心。
“整個共祭儀式,非常溫暖!結合民俗,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也傳達了綠色殯葬的現代理念。這既是對先輩逝者最好的紀念,也是對他們精神的最好傳承。”週校冬說。
大同公墓第五墓園內,有一座特別的陵園寧波市遺體捐獻紀念陵園,2008年3月建成啟用,是浙江首個遺體捐贈紀念陵園,共有633位遺體、器官捐獻者在此長眠。
來自貝發集團的市民陳燕群說:“他們的生命看起來是終結了,但其實還活著,一直還在影響著激勵著後人。有價值的生命,格外有力量!”
春草綠沒我的允許不準尿一滴尿作文,梨花白,滿眼蒼翠的墓園,猶如一個大公園。參與活動的市民隨後來到墓園園區中心區塊的節地生態區。
“我們第五墓園節地生態區已被列為省級公益性節地生態安葬示範點(第二批)的名單,這是繼首批省級示範點創建成功後的第二處示範點。”大同公墓總經理魏東說,他們在該區域提升新建了1698個集壁葬、臥碑葬、花壇葬、深埋葬于一體的亦墓亦景的多樣化集約葬式。
“在這裡我感受到低碳、環保、綠色、文明的喪葬新風,看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更加贊嘆生命的美好K8凱發官方,也讓我們思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貝發集團黨工主管韓曉妍說,“我們集團黨委看到寧波晚報組織的此次活動,就特意組織了12名黨員志願者參加,一方面向遺體捐獻先行者致敬,另一方面,我們覺得這也是一次生命教育之旅。”寧波晚報記者 滕華 實習生 江文文 通訊員 沈霞
來去匆匆,願留美好K8凱發官方。3月31日,寧波晚報、新甬派客戶端組織的“綠色清明禮敬生命”系列活動正式啟幕,參加活動的熱心市民分別來到同泰嘉陵和大同公墓,觀摩樹葬儀式,了解最新的壁葬、花壇葬等新型節地生態葬。
伴隨著輕柔的音樂,捧著盛放親人骨灰的可降解骨灰壇,緩緩放入樹葬區,再輕輕蓋上一層黃土,獻上一束鮮花3月31日,鄞州區民政局主辦的第八屆“我願化作一棵樹”集體樹葬儀式在同泰嘉陵舉行K8凱發官方,19位逝者集體安葬K8凱發官方。
逝者家屬王前衛說:“父母生前曾囑託我們,離開世界後,要尋一處清淨沒我的允許不準尿一滴尿作文、美麗的地方樹葬,我們最終尋到這處心儀之地,幫父母實現了遺願。以後,我們也可以通過花草樹木思念他們。”
儀式現場古琴繞梁沒我的允許不準尿一滴尿作文,從餘姚特意趕來參加“綠色清明禮敬生命”活動的市民陳小玉說:“以前只在報紙上看過樹葬新聞,但從未實地看過。今天在現場看到,整個儀式簡單、溫馨,逝者長眠樹下,親人撒下花瓣、培土,就像在春天種下希望的種子,等到秋天,一定也會化作馥鬱繁花。百年之後,我也打算長眠于此。”
據介紹,鄞州區已舉行了8屆集體安葬儀式,共計100名樹葬先行者長眠桂花樹下,為世界留下芬芳。
參觀完樹葬儀式後,參加活動的市民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分別參觀了花壇葬、草坪葬、壁葬等節地生態葬法。
這些新型節地生態葬法,打破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小王同學來自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旅遊學院,第一次了解這些,她說:“陵園裡的新型喪葬形式,跟我認知當中的喪葬有很大區別。通過樹葬、草坪葬的方式,可以把對逝者的思念融入花草樹木,非常值得推廣。如果有這麼一天,我也想化作春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打開手機二維碼,掃描牆上的二維碼,逝者的生平、墓志銘顯現,這種“壁葬+二維碼”的現代化方式,更是刷新了參觀市民的認知。
“以為節地生態葬法會很簡陋,沒想到很高大上,尤其是壁葬,非常現代化,我以後是不是可以加上自己的視頻介紹。”何女士向工作人員提出更為具體化的定制需求,她希望擁有自己的個人傳記,讓後人隨時追思緬懷。
“探索現代化新型公墓,最大程度凸顯節地效應,是我們墓園一直以來的追求。”浙江省殯葬協會常務副會長、同泰嘉陵負責人沙力介紹,只有不斷適應時代需求,提高文化屬性,增強生命儀式感,才能讓更多人接受新型生態葬,推進和倡導節地生態葬法新風沒我的允許不準尿一滴尿作文。寧波晚報記者 林微微 實習生 鄔佳華 通訊員 鄭亞軍 羅家枝
雲霧氤氳,古琴繞梁,參加一場莊嚴肅穆的清明共祭儀式;尋訪寧波市遺體捐獻紀念陵園,為逝去的先行者們獻上一支鮮花;走進花園式的墓葬區,近距離了解臥碑葬、花壇葬、壁葬、罐葬等節地生態葬法3月31日,參加“綠色清明禮敬生命”活動的熱心市民來到寧波市最大的國有公墓鎮海區大同公墓。
“為了追憶先賢,共同紀念甬城百姓家庭的先人祖輩,將無聲的愛以禮表達。值此時節,我們舉行大愛共祭同聲共祈共祭儀式,聚集于此共同緬懷”共祭儀式上,在寧波永逸殯儀公司服務人員的引導下,全體人員肅立默哀,為逝者靜默祈福。
來自寧波市甬貝服飾有限公司的市民週校冬說,他是第一次參加共祭活動。看到共祭儀式的草坪一側搭有踏青休息區,擺放了紙鳶、蹴鞠等物,他說,在古代,清明的確是一個闔家團聚踏青祭祖的日子,活動現場布置很走心。
“整個共祭儀式,非常溫暖!結合民俗,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也傳達了綠色殯葬的現代理念。這既是對先輩逝者最好的紀念,也是對他們精神的最好傳承。”週校冬說。
大同公墓第五墓園內,有一座特別的陵園寧波市遺體捐獻紀念陵園,2008年3月建成啟用,是浙江首個遺體捐贈紀念陵園,共有633位遺體、器官捐獻者在此長眠。
來自貝發集團的市民陳燕群說:“他們的生命看起來是終結了,但其實還活著,一直還在影響著激勵著後人。有價值的生命,格外有力量!”
春草綠,梨花白沒我的允許不準尿一滴尿作文,滿眼蒼翠的墓園,猶如一個大公園。參與活動的市民隨後來到墓園園區中心區塊的節地生態區。
“我們第五墓園節地生態區已被列為省級公益性節地生態安葬示範點(第二批)的名單,這是繼首批省級示範點創建成功後的第二處示範點。”大同公墓總經理魏東說,他們在該區域提升新建了1698個集壁葬、臥碑葬、花壇葬、深埋葬于一體的亦墓亦景的多樣化集約葬式。
“在這裡我感受到低碳、環保、綠色、文明的喪葬新風,看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更加贊嘆生命的美好,也讓我們思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貝發集團黨工主管韓曉妍說,“我們集團黨委看到寧波晚報組織的此次活動,就特意組織了12名黨員志願者參加,一方面向遺體捐獻先行者致敬,另一方面,我們覺得這也是一次生命教育之旅。”寧波晚報記者 滕華 實習生 江文文 通訊員 沈霞凱發k8娛樂唯一官網碑雕設計與制作,凱發K8國際首頁。陵園設計,凱發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