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先烈路,是為了紀念黃花崗起義中壯烈犧牲的七十二烈士而得名,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位于先烈中路79號。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是安葬黃花崗起義中犧牲的烈士墓園,佔地12.9萬平方米,規模宏大電玩網,氣魄雄偉,現也叫黃花崗公園。
黃花崗起義是1911年中國同盟會在廣州發起的一場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第十次武裝起義,也是武昌起義前同盟會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起義,孫中山先生評價:“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1911年4月27日(農歷三月二十九日),同盟會在全國各地及華僑中挑選120多名骨幹,組成先鋒隊,在黃興率領下在廣州舉行起義,攻打兩廣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後,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但由于人數和武器上的劣勢,逐漸陷入被動,起義軍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依然頑強抵抗,有姓名可考共犧牲86人。
他們犧牲時平均年齡只有29歲,最小的年僅18歲凱發K8官網首頁凱發K8官網首頁。他們中林覺民及其《與妻書》,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犧牲時年僅24歲。林覺民的同胞兄弟林尹民,也是在這場戰鬥中犧牲的。還有被稱為炸彈大王的喻培倫,起義時,他胸前掛滿了一筐炸彈,邊衝邊向敵人投擲,直到彈盡被俘,後英勇就義。
百年前,為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他們義無反顧,“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受幸福電玩網,雖奮鬥而死,亦大樂也”凱發K8官網首頁。
革命黨人潘達微冒著生命危險收集了72具烈士遺骸埋于紅花崗(原稱三望崗)凱發K8官網首頁,其後以“咨議局前新鬼錄,黃花崗上黨人碑”為題作了披露,紅花崗後改稱黃花崗,這次起義亦稱為“黃花崗起義”。
1912年,廣東軍政府撥款10萬元在潘達微掩埋忠骨處始建烈士墓園,早期墓園為著名建築設計師楊錫宗設計。
同年5月15日(農歷三月二十九日)首次舉行了七十二烈士墓祭典。孫中山親自主持祭典,寫下祭文,親手種植鬆樹,現尚存一棵。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由墓亭電玩網、紀功坊、樂台凱發K8官網首頁凱發K8官網首頁、四方塘、黃花亭、西亭、大門樓等建築組成,其主要建築匯集在中軸線上,依託地形,逐級上升。
浩氣長存牌坊為七十二烈士陵園正門電玩網,竣工于1936年,門額花崗石鐫刻著孫中山先生題寫“浩氣長存”四個大字。
正門進去就是長長的墓道,經過默池,默池建于1921年(民國十年)。默池正面正處在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經之道。遊客走上拱橋,由于斜坡的作用,便會不由自主地把頭低下,就像低頭默念,使人肅然起敬。
墓亭後方,就是巨大的紀功坊,由72塊青石疊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紀功坊橫額是章炳麟用篆書寫的“締造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青石堆頂上屹立著自由女神像,意為建立自由平等國家而奮鬥的革命思想。牆壁上鑲嵌著孫中山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碑記亭,亭中佇立著一塊烈士碑,上面鐫刻著黃花崗起義中犧牲七十二烈士的名字和籍貫,林森監修,汪兆銘書。
龍柱,國民黨安南黨部于1926年3月(民國十五年獻造),柱身為倒卷的青龍,柱底為鯉魚躍龍門。
陵園內還有潘達微墓,中國航空之父馮如墓,陸軍上將鄧仲元墓,被孫中山稱“為共和殉難之第二健將”的史堅如墓,喻培倫衣冠塚。
最後還有一個小知識,中共黨代會奏唱《國際歌》也是從此地開始。1923年6月20日,中共三大閉幕當天電玩網,全體代表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舉行悼念活動,由瞿秋白、張太雷教唱《國際歌》電玩網。從此,在中共黨代會閉幕式上奏唱《國際歌》成為延續至今的傳統電玩網。
廣州先烈路,是為了紀念黃花崗起義中壯烈犧牲的七十二烈士而得名,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位于先烈中路79號。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凱發APP,凱發app官方網站。